(73)(汉)司马迁:《史记》卷6《秦始皇本纪》,第283页。
我就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回应。张志强对我的批评,近乎妄心系对真心系的批评。
工夫上,妄心系与真心系各有其机,各有其利,也各有其佛学上的历史影响。这不是人为谋划的,而是时代精神使然。可以期待,在不远的将来,非但儒家与佛老的传统,而且伟大的欧洲哲学传统,以及当前日益泛滥的科学主义思潮,都会在中国哲学界内部通过论争得到整合。不过在《道体学引论》中,尚未具备解释现代世界等的意图,或者说,新中国当然不是作为《道体学引论》的议题或者对象而出现的。因而,无论是古今中西问题,还是文明问题,都要具体化、样态化,直接地就文明谈这谈那,很难不笼统汗漫。
佛学有不少儒学没有的长处来对治西学与现代性,与儒家完全可以很好地合作。当然,我们对佛学的理解、运用,以及佛教研究当前的状况,也不容乐观。在《论语》中,孔子一方面强调好学,另一方面也突出近思,似乎表现着一种学思并重的态度。
所以,学可以看作是荀学的中心观念,并和其他一系列的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。此见于《解蔽篇》:虚一而静,谓之大清明。(《儒效篇》)纯粹的思是无意义的,《解蔽篇》中有如下一段话: 空石之中有人焉,其名曰觙。在思中,人发现了仁义礼智根于心的事实,这种思的结果就是确认了仁者,人也。
而在《五行》中,这个方向由无邪被明确化为仁义礼知圣。具体来说,它针对的是思孟学派过分强调思的倾向,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于性与心等的不同理解。
《论语》始于《学而》,终于《尧曰》。本文想以《劝学篇》为主,从学与思的角度,对荀子与思孟的差别进行另一角度的理解。正是通过思,仁义礼知等才和心建立起了内在的联系,从而进一步呈现在人的整个生活世界之中。如果从成圣的角度来考虑,孟子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和荀子说涂之人皆可以为禹是类似的,都在肯定普通的人能够成为圣人。
在荀子看来,学习的本质是借助于自我以外的事物来扩展、延伸或者提升自己,如同登高而招、顺风而呼,虽然手臂和声音并没有改变,但可以达到见者远闻者彰的效果。他会直面情欲,但以理来进行节制。子思和孟子一直在强调它们和心以及性之间的联系②,因此对五行和性善的批评其实是二而一的。它的获得是在一系列的精微之思的基础之上,从安到爱所表现的都是内在心灵很细腻的情感变化。
[4]王博,1996年:《〈中庸〉与荀学、〈诗〉学》,载《国学研究》第3卷,北京大学出版社。思仁若是,可谓微乎?孟子恶败而出妻,可谓能自强矣,未及思也。
如果从此角度来考虑的话,那么《劝学篇》之被安置在《荀子》之首,就不是偶然的事情,而是包含着一个整体的思想上的考虑。②如果以《五行》作为于思的代表作品,那么其中只是提到了心,丝毫不涉及性的内容。
但是若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,这几乎是类似主张的最早者。逻辑地说,就是对作为生命本质的仁义礼智等的思。这种结论不是通过学的方式从外部世界能够获得的,而只能是内向反省的结果。仁者之思也恭,圣者之思也乐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把天道的内容规定为诚,显然是开辟了不同于传统的以天象来言说天道的新视域,从而把孟子的学派与道家等区分了开来。孟子认为,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道德生命的成立。
耳目之官不思,因此耳目是没有自己的。孟子引了孔子的话说:操则存,舍则亡,出入无时,莫知其向。
只有把它们和生命联系在一起,才会有普遍的价值。也因此,学习最切近的办法是近其人。
《劝学篇》在荀子思想以及儒家思想史中的意义,在过去的研究中并没有被特别地强调。以思为标准,孟子把生命分为两个部分,一部分是能思的心,他也称之为大体。
本文上述的描述和分析表明,它其实代表着一种迥然不同于子思和孟子的儒学路径。故《书》者,政事之纪也。在荀子那里,当然是其性恶的主张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近几十年来陆续发现的帛书和竹简的《五行》篇,学者们一致认为它们是子思或者子思学派的作品。
随着该篇的展开,我们会逐渐了解,荀子论述学的角度,主要的不是和知识相关,而是和德性与生命密不可分。从孟子的立场看来,操就是思,舍则是对思的放弃。
学注重外向的索取,思强调内在的发掘。(《劝学篇》)文字化的经典是死的僵化的,表现的只是过去的经验。
既得人爵,而弃其天爵,则惑之甚者也,终亦必亡而已矣。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
从行为道德方面向外去求,只能靠经验的积累。礼者,法之大分,类之纲纪也,故学至乎礼而止也。这个考虑的核心乃是对学本身的重视,而其隐含的问题比这要复杂得多。故浊明外景,清明内景,圣人纵其欲,兼其情,而制焉者理矣。
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和孟子的对话中,其意义就变得异常的明晰。不难发现,在子思这里,思被看作是德行内在化的必由之路。
二者共同形式背后体现的则是类似的义理结构,即由学以致圣的思想路径。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[2]梁涛,2001年:《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判》,载《中国文化研究》第2期。不如此,即便终日读书,仍是一无所得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疾病相扶网 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